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诞生的,那每天便互相送粽子作为纪念。端午吃粽子的习俗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指尖上的艺术”。
很多人都会自己在家包粽子,但是包粽子看起来容易,想包好却不容易。那么就跟着江小新一起看看江西新东方大厨们是如何包好一只粽子的吧。
01 粽叶
中国的粽子历来有南北之争,北方粽子多是以白米、黄米、蜜枣、红豆等入馅,以甜粽为主;而南方粽子则以鲜肉、蛋黄、火腿、排骨等入馅,以咸粽为主。粽子的造型更是五花八门,就连包粽子的粽叶也品种繁多,各有不同。北方人喜欢用芦苇叶,南方一般则以箬叶为主。每种粽叶各有其特色,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新鲜、大片的即可。
粽叶买回来以后首先把每一片粽叶都冲洗干净,特别是粽叶的背面,一定要仔细的清洗干净。然后放进滚烫的开水中烫或者煮两三分钟,一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二是可以让粽叶的韧性更好,包起来不容易折断。
02 粽米
一般包粽子都选用有粘性的糯米。糯米又叫江米,主要分为圆粒、长粒以及黑糯米。
长糯米即是籼糯,米粒细长,颜色呈粉白、不透明状,黏性稍逊于圆糯米。另有一种圆糯米,属粳糯,形状圆短,白色不透明,口感甜腻。适合做粽子、酒酿、汤圆、米饭等等。
所以,如果您喜欢吃比较黏一点的粽子可以选用圆糯米,次之,则选用长糯米作为原料,或者两种可以掺杂食用。
包粽子的米一定要提前12个小时进行浸泡,糯米的细胞吸足水后会将细胞壁胀破,黏性成分释放出来,可使粽子异常黏软。
注意:水量要足,否则米吸足水后暴露于空气中,米粒就会粉化。
一般白米粽、蜜枣粽、豆沙粽等甜粽只需把米清洗干净,放在足量的清水中浸泡即可。如要包红豆蜜枣粽,红豆也需提前浸泡。
而咸粽(以咸蛋黄鲜肉粽为例)则在前面的基础上还需添加老抽和生抽一起泡米,这样后面煮出来的粽子才有咸味和色泽。
03 馅料
【蛋黄鲜肉粽】咸蛋黄、五花肉
肉要选择肥肉相间的五花,加老抽、生抽、五香粉、糖少许、芝麻油少许、姜片、葱段,提前腌制1-3天(肉要至少腌制每天以上,时间短了肉会比较柴,且不入味)
选肉
腌制
腌制好的肉
【红豆蜜枣粽】红小豆、阿胶蜜枣
其他口味的粽子根据自己喜欢的馅料进行准备就可以了。
04 包粽子
前面的粽叶、粽米、馅料及粽绳准备齐全以后就可以包了。
包粽子全国各地包法不一,有经典的四角粽、南方的三角粽还有一口粽、长粽,各种各样,大家只要根据自己的习惯能把粽子包起来不会漏米,煮了不会散就可以了。新手可以不要太在意粽子的外形,只要味道好久可以了,包多了会越包越好看的。
我们这里包的是三角粽:取一片粽叶,向下对折成漏斗状,不能有缝隙,填入少量的糯米,摊平。放入馅料(这里放的是鲜肉和咸蛋黄)
再馅料上再覆盖一层糯米,不要太满,不然会比较难合起来;将粽叶盖过内馅,按紧,顺势将剩下的粽叶绕过漏斗状的底部,把粽子包成三角形即可。
用粽绳把粽子捆紧即可。
这步需要多加练习才会好看。
05 煮
粽子包好以后就可以下锅煮了,家庭可使用电压力锅煮五十分钟,煮好后不要急着开盖,再闷一个小时,这样粽子才软糯哦。
(小贴士:糯米之前已经提前进行浸泡,所以煮好的粽子闷好以后要及时捞出来哦,在水中浸泡太久会失去弹性)
美味的粽子出锅啦!